——中国孩子独立至少要比西方孩子晚六年--
*作者:阿良 * 童话村选文
所有的遗憾都因为有“错误的第一步”;如果在跨出第一步之前能细细思量,遗憾将会减少。 ---施仁政
这些年,如何教育孩子总是热点焦点,而与之相关的书籍也都成了抢手货、热门货。在刚刚结束的昆明书市上,一本名叫《千万别
“管”孩子》的书夺了头魁,创造了单本书在定货会上的征订纪录,取得了19.2万册、480万码洋的骄人业绩。
10月8日,这本让书商、读者、专家、媒体期待已久的书闪亮登场,首印20万册,两天发货17万册,墨迹未干,第二次印刷又已开始。热得确实有点“过”。这本书究竟说的是什么呢?是讲的一个人的故事,通过故事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推到了前台,而这种理念将掀起第三次教育革命的浪潮。哈佛的MBA竟然是被当成“实验品”“豁出去”的她,197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90年以厦门文科状元的成绩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1993年以当年大陆唯一的本科生被录取到美国斯坦福大学;1995年1997年就职于世界顶级咨询机构科尔尼咨询顾问公司亚太总部;1997年以工作不到两年的短暂经历破例进入哈佛商学院攻读MBA;2000年放弃了在美国的高薪工作回国创业……
这是一份简单得让人嫉妒的简历。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哈佛的MBA竟然是被父母当成“实验品”“豁出去”的。她,就是《千万别管孩子》一书的主人公之一陈宇华。陈宇华究竟是怎样被当成“实验品”“豁出去”的呢?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陈爸爸首先讲了一个相对的故事:陈宇华有个姐姐,还没有读书的时候,夫妻俩就认真琢磨,仔细商量,作好计划,要把孩子管好,让她成材。一切都按照当初的设想进行着,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什么问题都要父母解决,连考试都要妈妈陪着。这种教育失败了。
“当时我们在长沙一个科研所工作,在科研所里,双方都是本科生、研究生的夫妻多的是,但他们的孩子却极少有拔尖的,反而不及周围学历不高的夫妻,症结在哪里呢?就是管多了管严了管宽了。我们经过反复的思考,决定拿小女儿作个实验,对她撒手不管。”
陈爸慨叹到,“没想到,这种方法如此奏效,孩子居然会有如此大的作为。”
其实,陈爸爸说的“撒手不管”有点口是心非。陈宇华的成长同父母的教育方法不无关联:培养学习能力,从兴趣入手,在游戏中想问题,查字典学英语,用扑克牌学数学;培养创新能力,从搞“破坏”开始,拆装小汽车、闹钟,创作摇滚乐,不断做出新的选择;培养自信自立,把美术作业拿回家涂色,名落全年级100名以后重新超越,把大卡车开上高速路,不用搀扶也能享受成果;教育自律,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不羡虚荣拒绝诱惑,时时灌输负罪感……积极乐观、执著追求、理性务实、责任感、冷静、开放,每一项教育,陈爸爸都不是“棍棒出孝子”,而是身体力行作榜样。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宇华谈到了被“豁出去”的感觉。“小时候的感觉是烦,姐姐做作业的时候,爸爸妈妈在旁边,有问必答,我做作业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要出去散步,问问题也总是叫自己再想想。” 陈宇华说,“大了,懂事了,成材了,才感觉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是父母给了我自己教育自己的金钥匙。我今天的所有成就和荣誉都是属于父母的。”
除了法律和安全,什么都不管?
“尊重孩子,接纳孩子,孩子是主体,应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不要去破坏孩子的自主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极力提倡教育孩子也要“以人为本”,甚至表示,“除了法律和安全,什么都不要管。”郑教授解释说,这里的“管”,是指“管制”。
这就是随着陈宇华的故事和这本畅销书推出来的“自主教育”新理念。说是新理念,实际上是指郑日昌教授给了它一个完整的定义,迄今中外唯一:“自主教育是培养教育者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精神,促进其身心俱健的全人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主题意识和学习能力,促进其主动发挥的终生教育。” 与“自主教育”相悖的现状是,别人家的孩子表现优异,总会有家长去讨教经验:“你们家孩子是怎样管出来的?”说来说去,都没有跳出一个“管”字。中国千百年的传统教育认定了孩子是管出来的。 “管”的后果是,中国的孩子们都在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的担心里生活着,没有选择:“……背着沉重的书包和乐器,在家长督促下学文化,学艺术,没有自主。”
“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一切都要替孩子想到,这个‘管’与‘关’无异。孩子倒是成了小绵羊,可是,古今中外的知名人士、成功者,都是一些调皮鬼捣蛋鬼,哪一个在小的时候是绵羊?又有几个小绵羊成了大气?”郑日昌教授激动地说,“中国孩子独立,至少要比西方孩子晚五六年。”
陈爸爸、陈宇华也多次在多种场合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多少美好的青春年华,都葬送在一个“管”字上了。陈爸爸甚至说:“当时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我们有两个子女,还有改正的机会,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输一次都输不起啊。” 许多脑门开了窍,许多心结没打开。
这本批评“管”提倡“不管”的书,让很多人开了窍,包括央视名嘴白岩松:“看完这本书,深有同感,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心灵路程,我希望我的儿子:学会宽容;不争第一;爱上音乐。”
而“自主教育”的理念,也得到了学术界、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北京教育学会会长倪传荣表示,该书“从确立自主教育的观念而展开,而归宿。这个理念是从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中提炼出来的,它是科学的。这是成功教育的轨迹,也是未来教育的探索”。
广大有着“管”的权力的人还向郑教授、陈宇华、陈爸爸、陈妈妈发出邀请,要上述四位现场讲学、传授经验。据陈宇华透露,目前,各大城市都抛出了“橄榄枝”,她们正在紧张的安排行程。 可是,一本书、一个新的理念一下子就能把人们的观念从传统中拉出来吗?毕竟,他们还很在意自己的权威,害怕孩子像脱缰野马,更不会像陈爸爸那样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实验品”。
“整个社会积累了几千年的应试教育观念,使得孩子、家长都要承受的升学就业的压力,因此,目前要让家长完全接受这种理念,还不太现实。这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相当漫长的过程。”郑日昌教授说,“我们会努力,争取缩短中国孩子与西方孩子在独立自主方面的时间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