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仁政已屆從心之年,當初從工程師轉投教育領域,研究出一套讓許多家長及學生受惠的「施氏學法」,30餘年來,來自各地的家長南上北下,只為了上他一堂課。桃李滿天下的他不是名人,也不因獲得專利的教學發明而過著豐裕生活,然而,許許多多曾經從他處受惠的學生仍是等上一年,兩年,甚至更多年,只為了讓孩子更輕鬆有效地學習。
80年代初,政府推行3M計劃,制定讀、寫、算的教學方向,但有了方向,卻始終沒有方案。愛女心切的施仁政決心從工程師大跨界成為教育工作者,想盡各種方法,自行設計教材和別具心裁的教育法幫助孩子學習。這就是施氏教學法的雛形,后來在女兒身上看見明顯的效果,才開始致力推廣。施氏教學法建立在「孩子開心,家長放心」的理念上,施仁政指現代家長篤信嚴師出高徒,孩子喜歡到學校去,家長反而擔心是不是玩得太多,學得太少。耗費10余年的時間教育父母,他有感覺而發:「不要隨便責備孩子,將來你會后悔得想要把那一段過去抹掉。」
數量符號 啟蒙孩子思維
算術用眼睛就能看得見?猶記得,當初我們在課堂裏扳著手指學。「量」是數學的基礎概念,孩子對符號特別敏感,施仁政針對這點設計了「數量符號」,只要讓孩子對「量」的符號有了熟練的掌握,無需扳著手指,也無須草算,就能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計算出數學題的精准答案。
算術用眼睛就能看得見?猶記得,當初我們在課堂裏扳著手指學。「量」是數學的基礎概念,孩子對符號特別敏感,施仁政針對這點設計了「數量符號」,只要讓孩子對「量」的符號有了熟練的掌握,無需扳著手指,也無須草算,就能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計算出數學題的精准答案。
孩子從小就學阿拉伯數字,長大一些就開始背乘法表,把「號碼」一一儲存入腦,卻沒有學懂「量」的概念。如果一個年幼的孩子無法弄清「1」、「2」、「3」……這些數目字所代表的意義,那他絕不可能真正理解「2x4=8」的概念。
施仁政費盡苦心設計的「數量符號」紅點積木克服一切局限,沒有任何破綻,無論上下左右翻轉,都是相同數量符號。最大功能在於能在數量上進行分解,而分解的作用正是幫助培養孩子運算能力。比方說,「5」的符號形似漢字的「凹」,由5個紅點所組成,「4」的符號則形似漢字的「凸」,由4個紅點組成,當這兩個符號結合時,形似九宮格的「9」符號即成型。
1994年,他的發明仍處在實驗階段,領著3個年齡不過5至6歲的孩子,與一所正規華小3至5年級的學生代表進行一場交流會。回看當時的錄影片段,無論個位、十位或百位數的加、減、乘、除數學題,孩子不消3秒,就舉手大聲說出答案,甚至混合題和概念題,他們也一樣對答如流,讓當時與他們進行交流的小學生落得手足無措。
這些連阿拉伯數字也寫不好的幼齡孩子根本無須利用紙筆進行草算,他們不是天才,也不是神童,之所以能夠快速地獲知答案,是因為根深蒂固的「數量符號」在腦中瞬間組合排列,因此孩子們「看見」了答案,也因為「看見」,他們幾乎都對所得的答案信心十足。
流程箱 挑戰漢字遊戲
「施氏華語字卡流程教學法」是施仁政在1985年的發明,當中的玄妙機關讓人嘆為觀止。流程教學的關鍵在於孩子再也不會只挑容易的習題,反倒自動向困難挑戰。學習成了闖關遊戲,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一關接一關地闖。每個孩子的學習進度皆有所差異,「流程箱」可幫助家長及老師對他們的學習情況更加了解。所謂的字卡流程,即是不會的字多讀幾遍,會了的則少讀幾遍,是省時又省力的教學法。
考驗孩子記憶力
「流程箱」共有14個格子,分成兩排,第一個格子最大,第二個較小,以此類推,第七個就是最小的一個。第一格放置的都是生字,在家長幫助孩子復習時,把孩子已經記得的字放入第二格,仍是不太熟悉的就繼續放回第一格。復習第二格的字卡時,把孩子仍是記得的字放入第三格,忘了的則倒退打回第一格。由此一來,在第一格的字肯定就是孩子不熟悉的字,而最後一個的則是他們已熟讀的字。這樣的進度儲存方式一目了然,有了「流程箱」的引導,家長也不會讓孩子做多餘的復習。即使哪天箱子裏的「數據」不小心被打亂,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大可當作總復習,讓孩子重新進行一次測試,把字卡一一歸回該處的格子中。「流程箱」的概念不只適用于漢字的學習,也可應用在英文及馬來文的學習上。提起這個概念的產生,就不得不提施仁政的背景,臺灣成功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的他,曾在臺灣擔任鐘錶廠的廠長,也曾在美國一家電子廠擔任工業工程師,他表示:「製表牽涉164個工序,電子廠的步驟雖然沒那麼多,卻非常精細,每一個部分都要經歷品質管理,不行的就要打出去,絕不能得過且過。」這和學習的理念不謀而合,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不會的就學到會為止。
語言原本就靠鍛煉,施仁政建議家長給孩子進行「看圖串故事」的小遊戲。拿著一張張圖卡,把卡中的圖案胡說八道地串聯在一起,施仁政說:「看起來容易,其實難死了!」時常進行鍛煉的孩子,最后即使只是一張圖卡,腦中的想法亦能排山倒海的湧出。孩子一般經由圖認識漢字,但是如果大量用圖,時間久了,他們會反射性地排斥字。「看圖串故事」之所以管用,正是因為吸引孩子的是故事本身,只要能獲知故事,無論是圖或是字,他們都不在意。
「百萬獎勵」是一個獎勵制度,只賞不罰,而且所使用的獎勵也經過設計,孩子可通過各種優良表現獲取奖励,儲蓄起來后就可換取禮物。「自我肯定」則是另外一項非常管用的招數,配合百萬獎勵一起實行。施仁政解釋:「比方說非常上課專心可獲得100個奖励,不專心則80個,非常不專心就50個,以此類推,一般上孩子為了更多的奖励,都會一口承諾會非常專心,而老師也得毫不猶豫地就把奖励發出去,那之后,一旦孩子不專心,老師一提起對方已經拿了100個奖励的事,孩子就會馬上收斂。」
「百萬獎勵」是一個獎勵制度,只賞不罰,而且所使用的獎勵也經過設計,孩子可通過各種優良表現獲取奖励,儲蓄起來后就可換取禮物。「自我肯定」則是另外一項非常管用的招數,配合百萬獎勵一起實行。施仁政解釋:「比方說非常上課專心可獲得100個奖励,不專心則80個,非常不專心就50個,以此類推,一般上孩子為了更多的奖励,都會一口承諾會非常專心,而老師也得毫不猶豫地就把奖励發出去,那之后,一旦孩子不專心,老師一提起對方已經拿了100個奖励的事,孩子就會馬上收斂。」
「時間同步」是一項簡單的學習概念,但必須持之以恆才能看見成效。生活裏有許多無可奈何的時間,比方說塞車時或是路程中,施仁政認為如果這些時間能被善用,就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學習。他建議家長慎選一些內容佳的教材,錄在光碟裏,不斷地重復播放,孩子很自然地就會跟著念與唱,久而久之,孩子說的英文字正腔圓,和光碟裏的一模一樣。
施仁政的發明是為了孩子,所教授的學生卻是家長。他認為,家長是幫助孩子學習的最佳導師,也因此堅持只收育有適齡孩子的家長,以讓他們現學現賣,在當下就把所學實際地應用在孩子的教育上。他的其中一名學生黃慧如分享:「施老師很低調,找到他已經不容易,打電話過去報名時又已經額滿,要等上一年,當時我孩子2歲,他只讓我上華
文班,數學班要等孩子4歲時才能上。」
施仁政解釋,學習算術需要運用推理能力,孩子一般上要4歲才能擁有該能力,過早教育等於對牛彈琴,孩子聽了亦似懂非懂。許多家長心急想要早點學會教學法,但如果沒有對象持
續演練,無法體會學習法的好處,隨著時間過去,記憶逐漸淡去,待能夠用在孩子身上時,已經不再是原版傳授。
激發孩子鬥志力
曾經是工業工程師,施仁政很重視細節,他深信技術比內容重要,概念又比技術更重要,因此堅持要學生們完全理解教學的步驟和方法,深怕他們理解錯誤、用錯方式。他所研發的三項教學法皆獲得專利,讓人不禁好奇那些曾經在他的教學法下受惠的孩子是否都各自獲得了不得的成就?深入了解后,才發現施氏教學法並非把孩子變成天才的工具,而是幫助他們把學習變得更容易和有趣。
回想過去的學習經歷,驚覺很多時候用了笨方法,想說如果當時能有人把我們點醒,也許會對學習更感興趣。如果學習是一場遊戲、是一場精彩的自我挑戰,孩子的鬥志即刻就會被激發。施仁政表示:「遊戲的本質就是好玩,絕不是包著糖衣的誘惑,裏面並沒有裹著學算術的動機。」
施仁政的學生不乏受過高等教育的家長,比方說黃慧如畢業自臺灣政治大學,餘淑婉則是畢業自英國Portsmouth大學的資訊工藝專才。當中也有小學程度的家長,但學歷不是學習該教學法的限制,施氏教學法只要有心就能學得好,因名額難求,家長可說是為了上課不辭勞苦。一個月上課一天,華文課耗時1年,數學課則花時7個月,來自柔佛、彭亨等地的家長即使必須舟車勞頓,亦是甘之若貽。
施仁政笑說:「就連數學家也來上課,看看我這個「半路出家」的老師究竟能玩出什麼花樣。」他不諱言,因為大人容易先入為主,因此遠比孩子更難教。「大部分家長認為孩子的東西都太簡單,懊惱于為什麼那麼簡單的東西怎麼教孩子都學不會,重復了幾次就失去耐性,就好像他們來上我的課也一樣,一開始都覺得小孩子的數學並不難,何必要用7個月的時間來學。」
真誠對話與交流
他的得意門生楊喻淇、林佩頻、黃慧如和餘淑婉異口同聲指施仁政總是在上課時不斷炒熱氣氛,以各種方式讓學生互相認識。「施老師認為我們彼此有交流就能有支援,而這種在孩子教育上的相互理解與分享,甚至還勝過與自己的另一半討論。」
施仁政近年趨於低調,難得接受《東方生活》訪問,卻坦言不再開班授徒。學生從他處學習了教學法,除了用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在經由他的同意后,用在開辦的學習中心裏。其中楊喻淇和林佩頻都開設採用「施氏教學法」的學習中心。
「彩虹飛書」是施仁政在2002年的發明,用各種顏色代表每個筆劃的次序,孩子只要跟著顏色的順序,就能準確無誤的確定每一個字的筆劃次序。
為孩子準備一個百寶箱,讓他們擁有絕對的自由,管理屬于自己的小空間,將來他們長大了,將會非常懷念這個隨身的寶物盒,甚至對曾經保留過的小事物記憶猶新。家長們表示,雖然偶爾會對孩子所收集的小物品感到啼笑皆非,但透過一個箱子就能看見孩子的整個世界是一件窩心的事,當然,孩子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更有條理的去收納及保管盒子裏的物品。左圖為孩子矇著眼睛摸點,以便加強對紅點積木的認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